在中国制造企业还在“小范围试水国产CAD”的时候,邑文科技做了件大胆的选择:一次性将40多位工程师的全部三维CAD设计工作,从国外软件切换到国产的新迪天工CAD。
这不是一场“尝试”,而是一次真正的技术替换和体系重建。为什么他们敢这么做?结果又如何?
为什么必须换?
——从合法合规到战略共识,一场基于现实与远见的系统性替换
2024年,邑文科技进入上市筹备阶段,企业亟需完成软件正版化以满足合规要求。这成为CAD系统全面替换的直接动因。
作为一家长期深耕半导体设备的国产企业,邑文深知:无论是研发平台,还是工艺装备,核心工具的长期依赖国外都会削弱企业的可控能力。事实上,三维CAD与半导体设备一样,都是当前技术体系中长期受限的关键环节。邑文不仅要在本行业实现突破,也有意通过实际场景支持国产软件走向成熟。这是一次产品选择,也是一种价值共识。
图片来源于邑文科技官方媒体渠道
与此同时,软件采购成本亦构成持续负担。国外CAD软件年费高昂,40多位工程师的全员授权,持续拉高预算压力。对工具使用深度要求越高,性价比问题就越突出。
但真正的难点,并非只是合规与成本,而是整个设计体系的重构。邑文面向的是高复杂度、快节奏的设备研发任务,积累了大量历史图纸,但缺乏统一的标准化体系。如果替代平台无法兼容原有数据、支撑高频迭代,将直接干扰项目节奏,甚至引发系统性返工。
正因如此,邑文意识到:三维CAD的替换,不应仅被视作一次“软件切换”,而是一次从研发流程到组织能力的系统性重构,也是一种在关键环节推动国产化深度落地的战略选择。
为什么选新迪?
——技术能力、价值共识、系统构建三位一体
经过多重考量之后,邑文科技将目光投向了新迪数字。新迪数字本身就是一家坚持自主研发、长期扎根国产三维CAD的领先企业,与邑文科技致力于推动国家半导体设备产业的国产化的理念高度一致。对邑文科技来说,这不仅是一项业务选择,更是一种价值共鸣和责任担当。
“新迪能满足我们半导体设备复杂设计的需求,在技术先进性上也具备优势,同时考虑采购、使用和维护的整体成本,性价比很高。”
更重要的是,双方在长期发展方向上形成了高度一致的共识。邑文作为国产设备厂商,在构建自主可控的研发体系方面始终坚持“真用”“真替代”的原则;而新迪不仅提供软件产品,更以“真合作”的姿态参与到客户研发体系的建设中。这种“理念上同频、实践中协同”的合作方式,为双方构建起更稳固、更具前瞻性的合作关系。
在现实层面,新迪天工CAD不仅能彻底解决正版化问题,还能大幅降低邑文科技软件采购的长期成本。此外,邑文积累的零部件图纸若无法迁移,替换的价值将大打折扣。新迪天工CAD解决了邑文在历史数据兼容、标准体系缺失和设计流程碎片化等关键问题,不仅支持异构CAD模型的参数驱动修改,还实现了历史模型的批量迁移与重构。通过与新迪共建三维研发平台和数字资源库,邑文实现了设计数据的标准化与复用,显著提升了效率与质量,也增强了技术团队对国产替代的信心。
图片来源于邑文科技官方媒体渠道
如何完成全员替换?
——新迪数字与邑文科技超越“替代”的深度合作
一开始,阻力其实来自内部。“工程师不愿意换软件,已经用惯了国外某CAD产品,对新系统有天然的抵触。”新迪数字项目团队回忆道,“但邑文科技是铁了心要换,我们必须拿出‘能用、好用’的方案。”于是,新迪数字和邑文科技联合启动了一个堪称“系统工程”的行动方案。从完整的替换角度出发,不仅满足设计需求,还考虑了研发知识库的建立和历史数据的迁移方案。
01第一阶段:兼容无缝迁移,解决“能不能替”的问题
新迪天工CAD强大的数据兼容与迁移能力,为整个系统平稳过渡打下坚实基础。在满足邑文科技基础功能设计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对历史模型数据的无损导入与直接建模,包括无参数模型也能实现尺寸驱动修改,有效消除了“老数据难复用”的行业痛点;新迪数字将2000多个图纸数据按“标准件-主系列产品-固化图纸”分类处理,优先迁移高复用、关键任务数据,确保新旧系统“平滑过渡”。“这不仅仅是软件替代,更是一次系统认知和研发方式的升级。”一位邑文科技的工程师表示。
02第二阶段:标准化体系搭建,沉淀可继承的设计资产
设计师不再“从头绘图”,而是通过新迪数字协助搭建的企业级三维知识库,调用标准化建模模板、通用件、采购件,实现图纸、工艺、设计经验的系统化沉淀;同时建立符合邑文科技制图习惯的材质库、孔库、折弯系数表、工程图模板,实现设计流程系统化、标准化落地,形成标准化作业闭环。
03第三阶段:服务不断线,陪企业一起走完替代全程
替代真正落地,不止于软件安装,更取决于是否有人“陪着用好”。新迪数字实施团队不仅完成产品部署,还长期驻场、提供导航式培训与实操辅导,以典型结构为教学案例,帮助工程师在实际任务中快速上手。整个培训持续13天,驻场服务累积达99人天,为邑文打下“用得起来”的基础。
25年4月后期新迪数字服务团队不定期回到客户现场驻场服务,而在线上服务中新迪数字技术团队及时响应客户任何问题。“新迪不仅交付产品,更参与能力共建,和我们一起共建一整套可以传承下去的研发系统。” ——来自邑文科技对新迪服务的整体评价。
图片来源于邑文科技官方媒体渠道
不只是替代,而是走向“共创”
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也并非一路顺风。起初,不少工程师对国产软件持观望态度,担心功能不够用、操作不熟练。但随着知识库逐步建立、协同流程跑通、历史图纸顺利复用,越来越多研发人员感受到:新迪天工CAD是一个“能用、好用”的国产工具,甚至比他们熟悉的国外工具更贴近企业需求,更加灵活高效。
新迪数字并非仅仅提供工具,而是与邑文科技深度合作,持续优化产品。通过收集一线工程师的反馈,新迪不断迭代天工CAD的功能,使其更贴合实际业务场景。这种“客户需求驱动产品进化”的模式,让软件在实战中持续优化,最终形成更符合行业需求的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于邑文科技官方媒体渠道
更重要的是,双方共同打造了一套可沉淀、可继承、可扩展的三维设计知识体系。企业研发不再依赖个人经验或零散记忆,而是通过标准化的工具、统一的流程和数字化平台,构建了一套可持续的研发方法论,系统提升了企业的研发连续性与知识复用效率。
正如邑文科技技术负责人所说:“现在成本更低了,使用更顺了,流程更清晰了。” 这一场“全员替换”的背后,不只是降本,更是研发效率的提升、设计失误的减少、图纸复用率的大幅提升。据统计,仅CAD采购成本一项,年投入就节省超过65%,真正实现了技术、效率与成本的多重突破。
“敢换”的背后,是主动选择未来
邑文科技之所以敢在全员范围内替换国产CAD,不只是因为信任新迪的产品,更因为他们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有明确的目标、有共识的团队,也有值得信赖的长期合作伙伴。新迪天工CAD带来的,不是一次简单的软件更换,而是一次围绕设计体系的全新重构。
这场“全员切换”的背后,是从技术选型到流程规范、再到知识资产沉淀的系统性变革,已在邑文这样业务复杂、节奏紧凑、数据要求极高的半导体设备制造企业中得到充分验证。它不仅帮助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更形成了一套具备可复制价值的国产化升级路径:在不牺牲工程效率的前提下,实现从工具替换走向研发体系重构。
图片来源于邑文科技官方媒体渠道
邑文的实践表明,国产三维CAD不只是“可用”,更能在高要求场景中落地可行、持续运行。这类替代路径,正成为越来越多制造企业的现实选择。
国产三维CAD,不只是合规底线的守护者,也正在成为推动企业效率跃升与数字化进化的战略支撑点。对于像邑文科技这样“敢换”的企业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工具革新,更是一种对长期竞争力的主动建设。而这样的共创故事,正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上演。